欢迎访问武汉亦创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9-2020中国制造业十大热点

2020-05-21 0

2020年5月19日晚,主题为“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后的‘新常态’”的2020(第九届)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中国智能制造岁末盘点颁奖典礼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隆重发布了“2019-2020中国制造业及智能制造十大热点”,并为“2019推进智能制造杰出CEO”在线颁奖。


 01 

全球新冠大流行

中国制造业直面二次打击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部分制造企业则由于延期复工复产,缺人、缺料、缺订单而损失惨重。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自此进入全面抗疫时代。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00万例。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上半场”,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之一,由于疫情导致的生产中断已经对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消费电子、通信产品和汽车行业;而到了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下半场”,则发展成为冲击全球制造业的“海啸”。当下,全球新冠疫情已经对各国的服务业、航运业、零售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疫情产生的负面的连锁反应,将导致众多企业倒闭,失业率提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有专家推断,此次新冠疫情如果再持续两三个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超过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刚刚经历了中国疫情的制造企业,正在直面国际疫情带来的“二次打击”。

短期来看,我国一些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订单已经大幅度下滑,很多企业刚刚复工,就陷入缺乏订单的窘境。同时,对于装备制造、通信、汽车和芯片等需要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行业,由于国际供应商的生产停顿,不能准时交货,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各国防控疫情,国际航班大幅度减少,物流运输出现问题也导致企业成品的交付出现问题。同时,由于交通阻断,一些企业在海外的销售和服务无法开展。

长期来看,国际疫情的蔓延很可能会导致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格局的重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在推进制造业的回流,此次疫情将会促进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国内的制造业供应链,而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本来就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发达国家也会更加重视本土供应链的配套能力。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已经显现出西方国家的很多基础抗疫产品都需要大量从亚太地区,尤其是从中国进口,因此,疫情之后这些国家将会加速摆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制造”环节。这种逆全球化的过程将导致世界各国的分工协作关系发生本质改变,深度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进出口。

李培根院士指出,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与其面面俱到,在各个领域都作为跟随者,补足所有短板,不如把某些我们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和产品做专做精,练出杀手锏,做到全球的客户都离不开我们。衷心希望在此次国际疫情二次打击的“隆隆炮声中”,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能够挺住,并把握危中之机!


 02 

制造业整体困难加剧

疫情之后亟待加速转型

回顾2019年,制造业整体困难加剧,从全年制造业PMI走势来看,有8个月PMI指数低于50%的分界点,频繁、持续性PMI指数跌破枯荣线,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当下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同比下降3.3 %,其中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903.9亿元,下降5.2%;同时,制造业投资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仅有3.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虽然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但制造业行业分化明显,沈阳机床更是在2019年破产重组。

虽然2019 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入围 129 家,数量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明显,中国银行业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占全部中国公司利润的47.5%,如果不计算11家银行的利润,其他108家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9.2亿美元。同样在不计算银行利润的情况下,美国其他113家企业平均利润高达52.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企业的近3倍。除了盈利能力与世界领先水平有差距,在高科技等领域上榜的企业还比较少。

总体来看,疫情虽然给大部分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但对各个制造行业影响不一,纺织服装印染行业、OEM代工企业(尤其是手表和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受影响最大,不少工厂关停或长期放假。而各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由于产品性价比和服务能力更强,各行业的订单都会向头部企业集中,因而受到影响相对较少。同时,从事各种抗击疫情急需的防护用品、药品生产的企业在此次疫情当中赢得了巨大商机。例如,中国的口罩生产能力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从日产2000万只增长到上亿只。对这次新冠疫情有敏锐预见能力的制造企业,例如稳健医疗,则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赢得了危中之机。

e-works认为,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制造业的发展走向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变革。疫情之后,中国制造企业除了需要更加专注于提升创新能力,还应当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主动推进智能制造,开展智能服务,强化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盈利能力。能够把握危中之机的企业,将能够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03 

应对全球新冠疫情

我国开始推进"新基建"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市场被激活。无论是“在线办公”还是“企业上云”,都体现出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现实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内外需受到双重挤压的背景下,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为了当前热议的话题。

随着中央先后在九次相关工作会议中部署“新基建”有关工作内容,其具体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成型。在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第一次对“新基建”的内涵划定明确界限。“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区别于传统基建侧重的以发展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为例的实体规模及固定资产等概念,“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它更强调的是以发展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创新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发展理念。

具体来看,加速推进5G基站建设、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每年都将带来数万亿的“大蛋糕”。据《大众日报》数据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五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而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开发与普及,市场方面对科技产业的需求也在逐渐演变升级,其中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多,必将会带动上游采集部件及模块硬件设备、中游运营及开发商平台、以及下游场景应用中各类需求行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新基建项目也正在陆续展开,5G商用步伐已经加速,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两期无线通信主设备的招标,华为、中兴通信、中国信科(烽火科技+大唐电信)等国内企业获得较大份额。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相关板块的众多制造企业将受惠于此。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等企业就一直在快马加鞭,加速复工复产。

e-works认为,虽然“新基建”领域蕴含着极大市场机会,但也需要进行巨额投入。对于企业而言,“新基建”的投资回报率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企业可能会承受较大压力。同时,“新基建”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防止过度建设带来潜在资源浪费风险。此外,还需警惕产业配套不完善造成基建和产业的脱节风险。关键是要发展上下游产业和应用,“新基建”的基础支撑作用才能最大凸显。


 04 

产销量下滑

汽车行业在阵痛中转型

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了较大压力,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据中汽协分析,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环保标准切换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令汽车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这是造成汽车产销量降幅扩大的主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随着汽车市场的持续遇冷,传统汽车企业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以应对行业变革,寻求企业长远发展。2019年,出行服务成为了汽车厂商转型的主要趋势。上汽、一汽、江淮、吉利、长城、东风、广汽等自主车企都已推出出行服务,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推出了有鹏出行,此外,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的智慧出行平台T3出行也正式成立,国际巨头中的戴姆勒、宝马、大众、丰田、通用也在向出行服务公司转型……

此外,随着2019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投产,特斯拉被视为了“搅动池水的鲶鱼”,在给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在倒逼我国的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激发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发展。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打造开放的智能互联汽车生态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传统车企也开始积极抢占前沿阵地。

7月3日,百度宣布与吉利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创智能出行新生态;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加码汽车赛道,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联网联汽车。为此,双方将战略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并将合作领域扩大至汽车出行平台、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云等领域;腾讯此前也宣布,将和广汽集团在车联网服务、智能驾驶、云平台、大数据、汽车生态圈、智能网联汽车营销和宣传等领域展开业务合作。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一浪胜过一浪的转型浪潮,传统汽车企业天花板逐渐显现,在转型焦虑的背后,“如何走出转型真空期”成为许多传统车企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开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投资回报周期长,汽车企业转型注定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也非常多,但也有令人称道的成果。2019年,一汽通过加速布局共享出行、智能网联等新兴业务;积极扩容移动出行生态圈,探索全新出行生态模式,2019年共实现整车销售346.4万辆,同比增长1.3%,实现营业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440.5亿元,同比增长2.2%,特别是自主方面红旗品牌全年销售首次突破10万辆,提前完成了2020年年销10万的阶段性目标。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裂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极大损失。而在最艰难的时刻,我国汽车企业毅然决然挺身而出,积极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驰援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也大大增添了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我国整车企业生产经营已基本恢复,产量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疫情过后,我国汽车企业仍将面临巨大挑战与竞争,但在汽车企业积极转型的背后,相信我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05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持续提速

市场将迎绿色明天

2019年,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19年1-12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35693台,同比涨幅15.9%。国内市场销量209077台,同比涨幅13.4%。出口销量26616台,同比涨幅39.4%。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国内品牌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0%,从过去十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各产品销量增速来看,工程机械设备的保有量基本达到了历史最大值。未来,将进入存量更新的阶段。

2019年,三一重工成立30周年,三一重工营收破1000亿元,实现历史最佳经营业绩,全球第一台5G挖掘机投入使用;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已在全球24个国家地区做到市场第一;打造重卡及道依茨项目产值过千亿的智慧园区,预计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年产值超1500亿。徐工集团移动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挖掘机综合占有率首次跻身行业第二位;大型成套矿业机械徐工冲进全球露天矿业前五强;2019年徐工获1688项专利、424项发明专利、23件PCT国际专利,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评价,徐工以92.2分评为优秀,继续位居行业首位;2019年实现销量增长高于行业增幅,收入增长高于销量增幅,利税增长高于收入增幅。铁建重工成功研发地下掘进重器,开发了极端气象、超常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全断面掘进机等重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盾构机出口至斯里兰卡、印度、秘鲁等海外市场,养路机械、道岔、扣件、特种装备等产品出口“全面开花”;国内首台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下线,新型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运行。

在日益升级的环保形势下,如何加快产品的更新迭代、如何提高技术主动向国四/国六过渡,如何加快产品的升级是工程机械企业在新排放标准的大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当下,大数据、智能化、电动化等新技术正在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制造方式正逐步向智能制造演进,在智能化及环保要求的推动下,更新换代的需求将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销量的主要增长点。此外,新冠疫情之后的新基建热潮对工程机械行业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202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将保持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抗击新冠疫情中火线开工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大显神通,现场来自徐工、三一、柳工等中国知名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提供的上百台工程机械开足马力同时开挖,全力投入保障工程建设进度,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建了生命救援通道。



 06 

国企兼并重组步伐加速

高质发展成主基调

作为助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激发企业活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浪潮迭起。回顾2019年以来,中国中丝集团并入中国保利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山东重工基本完成对交工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的重组整合……这些事件都反映了国企兼并重组的步伐正在加速,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正在加快调整,高质量成为国企发展的主基调。

目前,国企兼并重组正在扎实推进。国有资本正在向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集中,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电信、煤炭等行业的占比达80.1%。通过一系列的国企兼并重组,企业可以迈向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企业核心业务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显著增强。

总之,推进国企兼并重组,不仅使得企业资源相互融合,增强竞争优势,而且也是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方式。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国资委将细化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国企兼并重组步伐,在坚持“市场化”基础上,重点落在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突出领域。相信随着重点领域的国企改革加快落地,随着国企改革的“快马加鞭”,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07 

做创新颠覆者

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变革新势力

2019年7月,两张全球排名榜单的发布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认识,分别是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在2019年世界500强入榜数量上,中国企业以129家力压美国121家登陆榜首。而在2019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列14位,比2018年上升三位,连续四年排名攀升。

尽管有数据表明,中国入榜企业不是“强”,而是“大”,而国内对入榜企业的争论也比较多。但对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持否定观点的着实不多。就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也说:过去几年,中国创新指数排名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非常重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强调从工厂向实验室转型,以及发展更多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全新变革思维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将低成本、规模化等产业优势与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融合,开始在生产制造、消费服务、对外贸易、供应链、品牌、技术、商业模式、全球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与创新。既创造了全新的经济模式以及从未有过的产业价值和消费空间,又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颠覆了许多传统产业,同时展现出强劲的产业竞争势头。

2019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可以发现中国上榜速度最快的不是银行、地产,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变革新势力。比如,成立仅9年就入榜的小米公司,2019年全球财富500强排名468位,这家融合了传统制造与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中国目前上榜全球财富500强最快的企业。而格力受益于近年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投入以及智能装备板块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在2019年也新晋入榜,全球排名414位。

除此之外,美的、海尔这些已经入榜的企业排名也持续上升。以自身丰富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经验为基础,通过多方合作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服务体系,拓展核心业务服务,在改变商业服务模式的同时,也颠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思维的转变以及持续创新的投入,正在不断强化企业未来的产业布局和盈利能力。

在传统产业模式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效率和收益实现能力。生产管理效率包括技术与研发、生产控制、流程创新、存货等成本化管理能力;收益实现能力包括品牌、渠道、现金流、投资等营收变现水平。

中国企业创新基础和优势,首先在于对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的掌握,拥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其次,中国制造的产业完整性能将解决方案快速应用于生产。第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力的促进了生产与销售方式的创新。第四,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应用广度和深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产业优势集合到一起,使得中国企业能通过高效灵活的产业价值链管理,而不是产业链生产组织管理,不断提升以产品力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水平,进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管理能力。而这种管理能力,体现在对产业价值链的信息、资源、供求关系、创新依存关系、用户价值等方面的运算与服务能力。

2019年,我们已经从华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商业模式中看到这股潮流。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国企业已跃然登场,并尝试从全球化的配角变为主角,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势力。



 08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进入下半场

风雨兼程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征程。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产品出口到海外营销,从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到跨国并购,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迅速融入全球市场。2019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这些企业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4.92万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为4.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94%,比营业收入增速高2.27%。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我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在加速进行国际化探路。

在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既有大量成功案例,也不乏失败教训。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两国文化、政策、规范的差异。就像2019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纪录片《美国工厂》所展示的那样,中国的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建厂过程中,面临着两国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劳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冲突与磨合。而经过几年磨合,福耀工厂终于在2018年实现盈利。

福耀面临的挑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国制造企业推进国际化,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与规划,对国际化之后如何落地,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一个国际化企业,既要有全球视野,又需要本地化运作。企业一方面要顺应当地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和产业政策,遵从当地的财税、环保和标准规范,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打造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和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打通企业总部与在各国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建立一套可以快速复制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营监控体系,以规避和管控风险。

从八十年代世界五百强企业到中国实现本地化发展,到国外的中型,甚至中小制造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再到外企在中国开设研发中心,国外企业到中国市场的本地化已经走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历程。过去是中国为世界制造,如今是中国制造企业走向全球,以往是外企向中国转移,现在是中国企业向外进军,全球化拓展已成为有实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从国际化到全球化,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进入下半场,路在前方,风雨兼程。


 09 

中美贸易争端缓和

中国产业链优势明显

当地时间2020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这代表着中美贸易争端走向缓和,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阴影有望消散。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与出口国,持续近两年的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使中美俱伤,影响也波及全球。海关总署公布的2019年全年进出口数据显示,虽然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创历史新高,但是全年进出口数据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巨大。

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等措施对中国持续施压,导致2019年中美贸易数据全面下滑。从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1-12月中美进出口累计5412亿美元,较2018年下滑14.6%;其中出口4185亿美元,下滑12.5%;进口1227亿美元,下滑20.9%。在此背景下,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关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主要聚焦在两个领域: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其本质在于构建以美国为平台的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体系,把中国孤立在新的全球体系之外,从而遏制中国崛起。

这是因为产业跨国转移难度大、时间长;对跨国公司而言,重置产业链的成本也较高。比如,不少美国企业在与中国企业长期合作过程中就已形成了紧密的定制关系,重新布局供应链,将面临产品认证时间长、产品的质量存在风险等等的冲击。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最独立、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与价值链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产业链的优势绝不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而在于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且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能以足够的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也仅仅意味着中美贸易争端开始降温,暂时不再升级,距离中美贸易战的完全结束仍比较遥远。而通过此次持续近两年的贸易争端,中国也应正视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距,警惕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的中国供应链松动,在继续强化在产业链综合优势的同时,从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三个环节协同发力,补短板,夯基础,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10 

5G商用元年到来

核心技术攻关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对“先进制造业”的定义是:它是不断吸收信息、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并将这些先进的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从而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的制造业总称。

然而,时代的不断演变正在重新赋予先进制造业新的内涵。作为当前全球工业发达国家争夺的领先产业,5G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最典型的产业代表。5G产业的发展既能提升中国ICT产业在全球竞争力,也能通过为其他行业赋能支撑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提升5G产业发展能力,加大对5G关键技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研究投入力度,已经成为2019年中国政府及企业最关注的话题。

提到5G,讨论最多的仍然是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给行业应用带来的变化。但2019年纷争不断的全球贸易环境以及产业断供的极限式打法渐成常态,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关键技术依赖带来的巨大风险。从长远看,为保障5G产业发展的安全,也为顺利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创造条件,提高在5G产业中的自主化率和话语权就显得非常必要,这需要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材料及工艺上进行自主创新和突破。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产业中具备领先优势。但在基站、传输设备、基站天线等领域,中国技术积累仍然比较薄弱,与产业领先厂商的技术差距还比较大,这也成为2019年5G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突破口。

据统计,在国内5G上市企业中,已有31家公布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19家增长超预期,占比逾六成。鸿博股份、梦网集团、杰赛科技和沪电股份等4家公司预计2019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上涨超100%;红宇新材、吴通控股、中兴通讯、卓翼科技、创意信息、兴民智通等6家公司预计2019年全年业绩有望扭亏为盈。

2019年,面对全球纷争不断的贸易环境以及趋常态化的产业断供风险,在国家5G政策的加持下,各地政府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5G攻关政策,即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人才和资金进入,加速推动5G技术产业化,构筑更完善的5G产业生态,也能通过5G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包括芯片、光器件、射频器件、基站、传输设备、基站天线,以及终端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体技术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5G相关产业作为当前技术含量最高、产业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构筑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产业。而5G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以及技术水平高低,不但能决定工业的水平和全球产业竞争力,还能为工业的智能化构筑起坚固的堡垒。

To Top